028-6992459

新闻中心分类
豫唤全球“排场妮”是一封滚烫的家书

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第二阶段比赛正在火热进行。近日,从赛事组委会获悉,“开门办赛”的豫排联赛,欢迎每一位符合条件的排球巾帼报名参赛。“不论身处何方,就算是天涯海角,只要符合条件,随时欢迎回到‘老家河南’来参赛。”当“开门办赛”的吆喝喊向天涯海角,这场赛事早已不只是球员间的竞技——它像一封滚烫的家书,召唤着每一个与河南有情缘的“排场妮”回家,更藏着河南振兴三大球、普及群众体育的深层考量。

“开门办赛”不是一句空话,是把赛场门槛降到了百姓身边。以往说起排球联赛,不少人觉得那是专业运动员的“专属舞台”,普通爱好者只能在台下鼓掌。可这次豫排联赛偏不这样:16到45岁的年龄跨度,让中学生能和退役老将同场竞技;户籍、社保、学籍任一符合就能参赛,把在外打拼的河南姑娘、在校读书的青春学子都拉进了“参赛圈”;每队30人的大名单名额,更是给了球队补充新鲜血液的空间。这不就是群众体育该有的样子?体育从来不是少数人的游戏,把赛场大门敞开,让更多人能上场、敢拼搏,才能让排球真正走进街头巷尾,成为大家生活里的日常热闹。

“唤全球‘排场妮’回家”,唤回的不只是球员,更是对家乡的牵挂与认同。组委会那句“不论天涯海角,随时欢迎回家参赛”,听着就暖心。想想看,在外工作的河南姑娘,凭着身份证前四位的属地信息就能代表家乡球队上场;在校读书的大学生,带着学籍证明就能穿上家乡队服;就连常年在外的退役运动员,也能重披战袍再圆赛场梦。当这些姑娘在赛场上挥洒汗水,看台上喊着“中”的乡亲、在屏幕前加油的家人,都在这一来一往中拉近了与家乡的距离。一场球赛,成了连接乡情的纽带,让“老家河南”的归属感,在每一次传球、扣杀中变得更浓。

赛场内外的火热,藏着河南发展体育、激活文旅的巧心思。豫排联赛不只有场内的比分胶着,还有场外体商文旅的融合热闹——或许是郑州赛场外的烩面摊位前排起长队,或许是洛阳主场边的牡丹文创受热捧,或许是开封赛后的清明上河园夜游成了球员球迷的“打卡项”。这种赛场搭台、多业唱戏的模式,既让赛事有了烟火气,也给地方经济添了活力。要知道,群众体育的价值从不止于赛场内,它能带动消费、凝聚人气,更能让外地人通过一场球赛,爱上河南的文化、记住河南的味道。

振兴三大球,得从这样的群众根基扎起。这些年大家都盼着中国三大球能再攀高峰,可高峰不是凭空垒起来的,得有千千万万普通人参与的底座。豫排联赛看似只是一场地方赛事,实则是在为河南排球培育土壤:今天在赛场上奔跑的中学生,可能就是未来省队、国家队的好苗子;今天为比赛欢呼的观众,明天可能就成了排球社团的组织者;今天积累的赛事经验,明天就能变成推广其他球类运动的模板。所谓“普及为基、专业为翼”,正是这样一场场接地气的群众赛事,才能为三大球振兴攒下后劲,让体育的种子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。

现在,豫排联赛第二阶段正打得火热,八强队伍已经就位,还有不少球队没填满30人的大名单,机会就摆在眼前。那些还在犹豫的“排场妮”们,别等了——穿上球衣,你代表的不只是自己,还有家乡的期盼;站上赛场,你收获的不只是比分,还有拼搏的快乐与家乡的温暖。

今天积累的

豫排岂能无“你”?这片赛场需要每一个热爱排球的河南姑娘添一份力。当更多“排场妮”回到家乡赛场,当排球成为河南的又一张亮丽名片,我们就能看到:群众体育的活力在中原大地迸发,老家河南的魅力在赛场内外绽放,而这,正是体育赋能美好生活、助力地方发展的生动写照。(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邓随新)

Copyright 2024 金年会·「中国」官方网站 All Rights by 金年会